内容标题

一,关于孵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

二,孵化过程中的温湿度及胚胎发育过程

三,牡丹鹦鹉雏鸟发育过程

四,怎样减少牡丹鹦鹉的白蛋

五,面类小鹦幼雏0-15天品系区分方法

 

孵化育雏

 

关于孵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

    牡丹鹦鹉一般经过22-24天左右的孵化,雏鸟就会出壳,而孵化期间的温湿度直接影响着胚胎发育的速度和出壳日期。牡丹鹦鹉一般一次生3-5枚卵,有育雏经验的母鸟,前两枚蛋是不会立刻孵化的,因而新手一定要注意,千万别认为这是雌鸟弃卵,也不要过于频繁的打开巢箱去观察。牡丹鹦鹉的孵化时间是以第三枚卵产出后,孵化才正式开始,一般也就在23天左右。以隔一天产一枚蛋算,从第一枚蛋开始算起,前期进行孵化发育过的蛋,会适当提前1-2天出壳,但他们的实际孵化期只是23天而已。另外,在后期雏鸟快出壳时,雌鸟的孵化又会显的漫不经心,这是雏鸟要出壳的征兆,如果又认为这是雌鸟弃卵的话,那可是大错特错了!
    这里所说的23天,是以母鸟产第三枚蛋这一天开始算起的。当然,有些初次配种繁殖的鸟,在下第一枚卵后,就会开始孵化,这种情况下,经常会导致一窝蛋的出壳时间会相差很久,而后期出壳的雏鸟,吃到的食物,则是喂养一星期以上雏鸟的流质食物,并且,后出壳的雏鸟,由于在体型上根本无法和早于自己出壳的同窝鸟抢食,一般来说,成活率会非常低。因而有经验的繁殖者,会在母鸟生第一、二枚蛋时,把蛋捡出,并放入做过标记的假(白)蛋,待第三枚蛋产出后,再将前两枚蛋一并与假蛋交换,目是就是控制出壳雏鸟的时间间隔不会太久,同时也是提高雏鸟成活率的很好的办法(牡丹鹦鹉胚胎发育完全停止,具体温湿度,不在此阐述,有兴趣的朋友,和本人再行交流)。

    另外在前章节内容中说明过,巢箱里要多垫些垫材,至少要5厘米厚吧,而且巢箱内的空间要足够大,一般,我在使用的巢箱是20*20*25的规格,都是自己买的九厘板,放置一段时间后,自己切锯,制作。自己DIY,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。当然如果用虎皮的小巢箱繁殖牡丹的话,也能孵化,出壳,不过随着雏鸟的逐渐长大,哈哈,你就知道后果啦!

    繁殖期间要注意,不能缺蔬菜噢,另外吃剩下的菜叶等残渣,得及时清理掉。
牡丹鹦鹉在孵化时,一般都是由母鸟进行孵化,公鸟负责警戒和给母鸟喂食。在孵化期间,最好不要惊动母鸟,如果需要验蛋的话,一般放在7-10天左右,以确定是否为受精卵,如果是白蛋的话,也可以考虑拿走。另外,如果要打开巢箱的话,一定要在白天,如果在傍晚的话,那么后果很可能是导致母鸟一夜不入巢。除非是那些和你关系非常熟的“老油条”,对你的打扰,根本无所谓,或者已经习以为常。只要你一开巢箱,母鸟就出巢管自己去吃喝拉撒了,等你走了,它又立马回巢孵蛋了,聪明鸟啊!

 

孵化过程中的温湿度及胚胎发育过程

    牡丹鹦鹉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繁殖,随着笼养技术的不断完善,全国各地有不少地区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,也都在正常的繁育幼雏。同样,有些地区的鸟友,在此季节繁育结果却不甚理想,究其原因,还是和孵化期间对胚胎发育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因素有关系。

1,温度:常规亲鸟孵化,会有凉蛋过程,因而整个孵化的过程,温度上下浮动要大些,而电孵的温度控制则分为两种,一种为全程恒温,另一种仿生电孵机,会参照亲鸟自然孵化期间的温度,尤其是孵化后期,会有阶段性进行凉蛋处理。不过,任何一种孵化方式,温度的基本控制还是在36.8-37.8摄氏度之间。过冷会延缓胚胎的发育过程,甚至出现发育不良或畸型雏鸟,直至湿度过大,不出壳。而过热则会出现湿度过小,导致胚胎失水过多,出不了壳。另外,温度超过39.5摄氏度,时间超过3小时,就会出现“烧胚”现象。所孵受精卵会全盘报废。最后一点,破壳期间,温度的适宜度为36.5摄氏度。

2,湿度:湿度相对于温度更难控制,无论是电孵机内湿度计的精控度,还是自然孵化期间,环境湿度的变化(部分季节,温度变化不大,而湿度会变化非常大),这些都会直接涉及到胚胎失水率(胚胎的整个发育过程,正常失水率在13%-21%之间,以16%为宜),这也是部分不能出壳的受精卵,失水率过多,而壳内水分消失殆尽,而有些失水率太低的,则壳内水分过份充沛。孵化期间,正常的湿度控制在42%-60%之间,失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胚胎坏死。另外胚胎出壳期间的湿度在70%最为适合。

3,空气:胚胎在前期发育过程中,对氧气的需求量不高,至呼吸系统形成(孵化约14天左右),对氧气的需求与消耗逐步增强,因而至胚胎发育后期,得保证有适量的新鲜空气,以促进胚胎呼吸系统的形成,以更好的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的发育。为出壳雏鸟的自主呼吸和自身体温形成做好准备。

 

牡丹鹦鹉雏鸟发育过程
   

    牡丹鹦鹉出壳后的小鸟其发育过程分为五个时期:绒羽期,针羽期,羽片前期,羽片后期,齐羽期等。饲养方法和食物种类也随发育阶段而变化。

1.绒羽期:出壳一周内的雏鸟,眼未睁开,全身披着在卵内已经形成的稀疏绒羽,头部勉强能抬起,还不能发出乞食声,食后即垂头而睡,这时期的雏鸟最难养,尤其刚出壳2-3天的雏鸟,切记千万不要惊吓。如果发现这阶段成鸟不喂雏鸟,可采用人工育雏的方式,即通常所说的“手养”。

2.针羽期:出壳一周后的雏鸟,一般已睁开眼,开始长出羽轴,羽轴的顶端羽鞘未破,故雏鸟的体表长着深蓝色光滑的针状物,称为“针羽”,这一时期很短,3-4天后羽轴顶羽鞘开裂,长出羽片。这时期雏鸟食欲开始旺盛,食量逐渐增加。这时候鸟砂盒的红泥千万不能少,而且最好能加些蛋壳粉,以防上发生软骨病或微量元素摄取不均衡。

3.飞羽前期:这时期从针羽的顶端有飞羽长出,形状似锅铲,故称“铲刀毛”,这一时期鸟的体羽颜色也大致显现出来了。此时鸟体比绒羽期已长大几倍,一般出壳12-15天后,会抬头抢食、行走了。这一阶段也是给雏鸟带脚环的最佳时期,抹点凡士林,前趾向前,用一根牙签,将另两根后趾挑出,20秒内即可完成。

4.飞羽后期:这时期雏鸟的羽毛除尾羽较短外,身体的其它部分已被羽毛覆盖,但仍有少量绒羽露在正羽的外面,尤其头部更为明显。这一时期为出壳三周以上的雏鸟了,由于消化系统发育还未完全,且即将进入食物过渡期,这一时期还须认真饲喂才行。至四周以上,可偶尔将雏鸟捉出巢箱,让你在笼内自由活动,并逐渐适应和学习成鸟的饮食和饮水方式。

5.齐羽期:雏鸟经过6周左右的饲喂,羽毛已基本长齐,已经可以初级飞翔,体格也已比较健壮,但羽色不如成鸟鲜艳。这一时期可以离巢上笼饲养了,笼内置食盒、水罐,除每天人工辅助或让亲鸟喂一次食外,逐渐让幼鸟自行采食,硬料可以增加,主食为谷子,黍子,并适当增加小米的量。每日可加喂些蔬菜,以补充维生素、纤维质的不足。

 

怎样减少牡丹鹦鹉的白蛋

    牡丹鹦鹉约6个半月以后就需安放巢箱,并让配对后的牡丹鹦鹉熟悉生蛋、孵化的环境,在安窝前,必须观察和检验牡丹鹦鹉是否为1公1母。若两个都为母,则会都下蛋,但下的蛋根本孵化不出来,全为非受精卵,这样的蛋也叫“白蛋”。如果是两只公鸟互配,那么会出现互相喂食的情况,甚至还会出现踩背现象,但却生不了蛋滴。而一公一母配对后,产出的蛋,也会有不少是白蛋。究其白蛋的原因,有很多,以下加以说明。
减少白蛋的方法:
1、注意公鸟和母鸟的年龄,一般繁殖用的牡丹鹦鹉,公鸟最好年龄大于母鸟半年到一年为好,这样交配后受精率高,可达到90%以上,一般下4-6个卵,可以孵出4-5枚。若公鸟的年龄小于母鸟,或公鸟年龄未成熟,造成白蛋的机会会较多。
2、注意公鸟的身体状况,若公鸟体弱多病,鸟趾有残,如非很好的基因,那么建议更换新公鸟,以免贻误时间,造成白蛋,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,有些熟公鸟,脚趾虽有部分缺损,但配种后的受精率,还是非常高,但前提是熟公。
3、适当增加钙质和维生素E。增加钙质的方法很简单,就是用日常食用鸡蛋后,要丢弃的鸡蛋壳,洗净晒干后,用文火炒一下,然后将其捣碎,每日加喂成鸟,和蛋壳一起的蛋衣可不要丢弃了。当然也可适当加喂一些维生素E补充剂,也可增加成鸟发情、受精,但需要注意添加量。
4、注意增补硒和钼。硒、钼属微量元素对鸟孵化、长毛、脱毛起重要作用,喂多了会中毒,喂少了则不甚管用,所以注意其正确使用方法,如需添加少量的硒、钼等微量元素、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。
5 、交配期间不要惊吓,不要干扰,另外少喂麻籽、瓜子,产卵期间一天不要超过10粒麻籽或瓜子,下蛋期之前其实也可不喂,这样可以减少脂肪的堆积,保证产卵正常,提高受精率,减少白蛋。
6、不加无关药物,包括速补14、适而康、金维它等药物,一般的养鸟者,不知鸟只对各种元素的需求量,所以必须适当控制,不知量多少者,可以不加这些药物,这样利于正常的生长、发育、产卵、孵化。

 

面类小鹦幼雏0-15天品系区分方法

 

    此方法适用于判断0-15天阶段的面类小鹦幼雏,15天后,待羽管长成,有些品种容易区分,有些则会更难区分了。嘴壳色为出壳一星期内为时段,栗色眼也称为褐色眼或葡萄色眼,颜色介于黑色与红色之间,早期易区分,至成年后会接近黑色,变得更难以区分。

结语:越多个基因复合的品种将越难判断,大家可以慢慢去实践体会,最后别忘了交流分享。

 

以上章节内容由www.cpb-lb.com网站采集、整理并重新编制

转载请注明出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年11月27日

版权所有www.cpb-lb.com 牡丹鹦鹉主题网站